叶志衡 叶志衡,祖籍浙江建德,1962年生。1985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。1989年华东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硕士班结业。2002年6月浙江大学古籍所博士毕业。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献研究,中国古代文化研究。现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,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。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。同时任: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。建德市古村落文化保护特聘顾问,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。
【主要著作】
1.《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史》,新华出版社,1994年。
2.《战国学术文化编年》,浙江大学出版社,2007年。
4.《庄子点注》,青岛出版社2009年。
5.《中国学术编年(先秦卷)》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3年。
【代表论文】
1.《荷戟独彷徨——论阮籍作品中的儒道互补意识》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,2001年2期。
2.《庄本、夫容馆本〈楚辞章句〉勘异》,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1年3期。
3.《美的替代物与乐的消愁物》,《湖州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1年2期。
4.《庄本、夫容馆本〈离骚章句〉异文辨析(一)》,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1年4期。
5.《论王充的文艺观对六朝文论的影响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02年1期。
6.《庄本、夫容馆本〈离骚章句〉异文辨析(二)》,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2年4期。
7.《“战国”释名》,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3年6期。
8.《被埋没的光彩——韩愈人格的闪光点》,《甘肃社会科学》,2004年12期。
9.《《楚辞章句》勘异札记》,《中国楚辞学》第七辑,2005年1月。
10.《谈谈〈诗经〉女求士诗的表现手法》,《诗经研究丛刊》第八辑,2005年7月。
11.《论吴师道的诗学观》,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5年6期。
12.《理学与文学的交融》,《江南文化研究》,2006年1期。
13.《评吴师道的诗论》,《文学遗产》,2006年2期。
14.《楚风北袭与北学南渐——论两汉文风的消长轨迹》,《文学评论》,2006年5期。
15.《论柳宗元习佛的动因和目的》,《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7年1期。
16.《宋人对屈原的接受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07年2期。
17.《元代文学家的理学因缘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》,2007年3期。
【研究项目】
1.浙江古代文学新论,杭师院校级重点课题(同时列入杭州市社科规划项目),1999—2001。
2.王充的文艺观研究,杭师院校级课题,2001—2002。
3.战国学术若干问题研究,杭师院2003年校级重点课题,2003—2004。
4.战国学术文化编年研究(NX04WH02),浙江省2004年社科规划课题,已完成。
5.新叶古村落研究(06WZT016),浙江省文化工程重点课题,2006—2009。
6.周季两汉南北文风兴替嬗变研究(B08WX03),杭州市社科规划课题,2008—2010。
7.周季两汉南北文风兴替嬗变研究(11YJA751087),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,2011—2014。进行中。
8.心灵的投影——论元代文人对屈原和陶渊明的接受(2011JD04),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立项课题,进行中。
9.周季两汉南北文风兴替嬗变研究(13BZW052),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2013—2016。进行中。
【获奖情况】
1.《论王充的文艺观对六朝文论的影响》(论文,刊于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02年第1期),获香港董氏基金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。(颁奖单位:浙江大学董氏基金会;获奖时间:2002年11月)
2.《楚风北袭与北学南渐——简论两汉文风的消长轨迹》》(论文,13000字。载《文学评论》2006年第5期)获杭州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(颁奖单位:杭州市人民政府;获奖时间:2007年11月)
3.《战国学术文化编年》获杭州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。(专著,35.3万字。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。颁奖单位:杭州市人民政府;获奖时间:2008年11月)。
4.《战国学术文化编年》获浙江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。(颁奖单位:浙江省人民政府;获奖时间:2009年12月)
5.《元代文学家的理学因缘》,论文,9000字。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(3)。获杭州市社科联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(颁奖单位: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;获奖时间:2009年12月)
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海曙路58号杭州师范大学69号信箱 311121
Tel. / Fax. 0086-571-28861923 wxzxhsd@126.com hznuwxzhxbgs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