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读书会
【成果推介】巫鸿教授美术史论著推介
来源:作者:刘正平上传时间:2014-12-18

巫鸿,著名艺术批评家。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。1972—1978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、金石组。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。1980—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,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。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,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。受聘支持芝加哥大学(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)亚洲艺术的教学、研究项目,执“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”讲席。2000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。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。

 


  研究领域:

中国古代美术史、中国当代艺术。

巫 鸿教授的学术研究视野开阔,横跨多学科领域,尤其对美术史与宗教学、考古学、中国文学的交叉研究成就卓著,对中国宗教美术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。他的著 作融合了历史文本、图像、考古、风格分析等多种方法,而且富于创见,对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材质、时期、主题的美术作品都颇有启发性。

主要著作:

  他的第一本书《武梁祠: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》(The Wu Liang Shrine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1989译本由三联书店出版)获得了该年全美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。

《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》(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1995)被《选择》(Choice)杂志评为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,进而被《艺术论坛》(Art Forum)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。

《重屏:中国绘画中的的媒材与再现》(The Double Screen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1996)获全美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。

《黄泉下的美术:宏观中国古代墓葬》,通过个案研究,展现了中国古代墓葬艺术和建筑传统的丰富内涵,揭示了其中蕴含的视觉语汇、形象思维方式、概念系统,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墓葬文化良有助益。此著可以结合《武梁祠: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》阅读。

《废 墟的故事: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“在场”与“缺席”》,检视了一个丰富的主题——作为中国文化记忆载体的废墟所展现出的多重且多样的意义,时间跨度上溯 古典时期绵延至今。涉及废墟、丘墟、碑拓、古迹,视角独特,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开拓性的研究领域的拓展,极具启发意义。

《美 术史十议》为《读书》杂志所开设的“美术纵横”专栏文章的部分汇辑。在《读书》杂志所开设的“美术纵横”专栏,作者发表了一系列文章,就美术史何以成为问 题、如何拓展其思考路径、这一问题所置身的波澜壮阔的当代人文场景等等,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个人的见解。“如果没有自成系统的方法论和操作规则,美术史作为 一个‘学科’的意义就很值得怀疑。”——巫鸿

《礼仪中的美术: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》和《时空中的美术: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二集》,是巫鸿教授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的论文集汇编,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称精品,尤其以资料富赡、论证翔实而著称,对开拓我们的学术视野大有助益。

巫鸿教授其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包括《中国绘画三千年》(1997)、《剑桥中国先秦史》(1999)等。

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海曙路58号杭州师范大学69号信箱 311121

Tel. / Fax. 0086-571-28861923 wxzxhsd@126.com hznuwxzhxbgs@163.com